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--端公舞

4.9点击:更多评论>

2007年,襄阳市南漳县端公舞被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端公舞传承人秦大荣、秦大武。

南漳《端公舞》也叫“杠神”,被誉为楚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。据历史考证,《端公舞》起源于楚宫廷舞,据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,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,《端公舞》兼收并蓄其他文化,但基本保留了原始古朴的风格。

《端公舞》是以祭祀表达主题的舞蹈,兼有说唱和乐器伴奏。分为上坛和下坛,山坛主要是祭奠死者,超度亡灵,舞蹈动作严肃庄重;下坛主要是驱鬼避邪,祈祥纳福,动作轻盈洒脱,以室内外为标准,上下坛又分为内坛和外坛。《端公舞》的内容包括迎神、敬神、安神和送神四个部分。各坛场次有繁有简,最多有16场,人员一般为8人,表演人员为“顶神”和“站案”,“顶神”就是掌坛师或端公,“站案”主要从事伴奏,配合“顶神”者完成法事。《端公舞》表演的法器具包括服饰、道具、布景共30多种。

《端公舞》的动作怪异、神秘,具有规律性,包括拜步、踏蹋步、踏点步、颠颤步、三步转身和穿梭步等6种基本步法。其音乐风格独特唱词内容统一、唱腔低婉、音域较窄,主要特征是依字行腔,以意行舞,唱腔有颤音,动作有颤步,结构为上下句,打击乐贯穿始终。

保护《端公舞》对于研究楚文化和创新民间说唱艺术等具有较高的价值,对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,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重要的作用。国家各部门先后多次对其进行了调查,秦大武等被市、省、中央电视台邀请,进行端公舞表演,留下极为珍贵的资料。2006年11月,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九次学会的中外专家学者、文化参赞在南漳观摩了《端公舞》,给予了极高的评价。

游客点评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
验证码:
点击我更换图片
注册/登录
用户名: 密码: